民生实事贵在坚持
岁末年初,全国省级两会陆续召开,上年重点民生实事的办结情况和新年民生实事计划,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大亮点,广受群众关注和期待。
成为亮点,是因为立诺为百姓,践诺成大功。近年来,将民生实事列入省级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成为各地的传统和惯例。与一般政策措施不同的是,政府工作报告经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既是政府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军令状”和“责任书”。每年办结10件、20件民生实事,积少成多,基础设施的改善、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基层管理服务措施的创新,不仅让千家万户普通群众受益,也深刻改变了地方的发展基础,塑造出新的潜力和优势。
广受关注,是因为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很多地方在谋划民生实事之前,都会广泛征求民意,确保将最重要的资金投向群众最关切的事项。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养老、交通、环境等,都是与广大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政府的施政方向。改善民生,改的是群众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实事办结,结果是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件件小事,蕴含着治国理政的大道理,体现的是人民至上的理念和人民公仆的情怀。
备受期待,是因为民生福祉无止境,为民初心永不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进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水平也随之提升,但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会变,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会变,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追求不会变。因此,为群众谋福祉,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老百姓都盼着生活能芝麻开花节节高,新的一年,能解决哪些新问题?能分享哪些新红利?能带来哪些新变化?这既是群众情理之中的期待,也是政府理所应当的职责。
群众有所盼,政府有所为。民生实事,要在落地见效,群众的满意度来自实事的办结度;贵在持之以恒,群众的获得感来自政府的责任感。唯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年复一年,则积小胜为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