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5月26日至27日,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广东深圳举办。紧扣时代主题、搭建交流平台、引领文化风向,该论坛自2023年起已连续举办3年,成为发出文化强音、分享真知灼见的平台,激发了全社会参与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凝聚起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强大合力。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造。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开幕,强调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强大动能。
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各种新技术的兴起,人民大众可以更广泛地参与到各种文艺创作与活动之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催生一系列精品力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新征程上,必须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将人民群众作为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将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作为源头活水,依靠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和主动精神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同时,要把育人才、建队伍作为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统筹各类人才培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营造识才、重才、爱才的良好政策环境。
激励创造创新,赓续中华文脉。3A游戏《黑神话:悟空》风靡全球;舞剧《咏春》在多国“破圈”传播;青铜雕塑作品《天人合一——老子》被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永久收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基因和密码。如何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绵延赓续,让古老智慧丰盈当代文化建设,是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答题。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
积极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展现出的无限可能,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变量。今年的论坛上,嘉宾们发言的主题除了传统的文化领域之外,还聚焦数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围绕数智时代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等话题展开讨论。接下来,要进一步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改进文化创作生产流程,推动“硬件”和“软件”全面升级,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我们一定能够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